实实在在 服务化学

18117456465

400-700-8899

工业清洗剂常见化工原料种类

工业清洗剂的核心功能是去除物体表面的油污、锈蚀、水垢、粉尘等污染物,其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使用的化工原料。根据作用机制和化学性质,常见的化工原料可分为以下几类:
一、表面活性剂:去污的核心成分
表面活性剂是工业清洗剂的 “主力”,通过降低液体表面张力,使油污等污染物脱离物体表面并分散到清洗液中。根据离子类型可分为:
1、阴离子表面活性剂
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(LAS)、脂肪醇硫酸钠(SDS),去污力强,适用于去除重油污,常用于金属除油剂。
2、阳离子表面活性剂
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(CTAB),具有杀菌和抗静电作用,多用于清洗后的表面处理(如电子元件防尘)。
3、非离子表面活性剂
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(AEO)、壬基酚聚氧乙烯醚(NP),稳定性好,耐酸碱,适用于复杂材质(如塑料、橡胶)的清洗,且泡沫少,易漂洗。
4、两性表面活性剂
如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(CAB),兼容阴离子和阳离子成分,低刺激性,常用于精密仪器(如医疗器械)清洗。
二、溶剂:溶解油脂与有机物
溶剂通过 “相似相溶” 原理溶解油污、树脂、涂料等有机污染物,分为有机溶剂和无机溶剂:
1、有机溶剂
烃类:如煤油、汽油、环己烷,适用于去除矿物油、润滑油等非极性油污。
醇类:如乙醇、异丙醇,溶解力中等,兼具亲水性,常用于电子元件清洗(如 PCB 板脱脂)。
醚类与酯类:如乙二醇乙醚、乙酸乙酯,溶解力强,可去除油漆、油墨,常用于涂装前的表面预处理。
含氯溶剂:如三氯乙烯、四氯化碳(逐步被限制使用),曾广泛用于金属脱脂,但因毒性和环保问题,逐渐被低毒溶剂(如正溴丙烷)替代。
2、无机溶剂
主要为水,作为基础载体,配合其他成分形成水溶液清洗剂,成本低且环保。

工业清洗剂常见化工原料种类
三、酸类:除锈与除垢
酸类通过化学反应溶解金属氧化物(锈蚀)、水垢(碳酸盐)等无机污染物,分为无机酸和有机酸:
1、无机酸
盐酸、硫酸:强酸性,高效去除铁锈(Fe₂O₃)和水垢(CaCO₃),但腐蚀性强,需配合缓蚀剂使用(如用于锅炉除垢)。
硝酸:可溶解铜、不锈钢表面的氧化层,常用于金属酸洗,但挥发性强,需控制操作环境。
氢氟酸:独特溶解硅酸盐(如玻璃、陶瓷表面的水垢),用于光伏玻璃、半导体晶圆清洗(需严格控制浓度,避免腐蚀基材)。
2、有机酸
柠檬酸、草酸:弱酸性,腐蚀性低,适用于精密仪器(如空调蒸发器)除垢,且易生物降解,环保性好。
氨基磺酸:稳定性高,可去除水垢和铁锈,常用于食品工业设备清洗(符合食品安全标准)。
四、碱类:乳化油脂与中和酸性污染物
碱类通过皂化反应(与油脂反应生成可溶皂)和乳化作用去除油污,同时中和酸性污染物:
1、无机碱
氢氧化钠(烧碱)、氢氧化钾:强碱性,高效去除动植物油和重油污,常用于钢铁、纺织设备清洗,但对铝、锌等两性金属有腐蚀。
碳酸钠(纯碱)、碳酸氢钠:弱碱性,温和去污,适用于玻璃、塑料等材质,或作为助洗剂增强表面活性剂效果。
硅酸钠(水玻璃):兼具碱性和分散性,可防止污染物再沉积,常用于金属清洗剂中作为缓蚀剂和稳定剂。
五、缓蚀剂:保护基材不被腐蚀
在酸性或碱性清洗中,缓蚀剂通过吸附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,防止基材被腐蚀:
1、无机缓蚀剂
如亚硝酸钠、铬酸盐(需注意环保限制),适用于钢铁防锈。
2、有机缓蚀剂
如乌洛托品(六亚甲基四胺)、苯并三氮唑(BTA),对铜、铝等有色金属的缓蚀效果显著,常用于精密零件清洗。
六、螯合剂:去除金属离子与硬水软化
螯合剂能与钙、镁、铁等金属离子结合形成稳定复合物,避免其干扰清洗过程或形成沉淀:
乙二胺四乙酸(EDTA):广泛用于软化硬水,防止水垢生成,增强清洗剂在高硬度水中的稳定性。
三聚磷酸钠(STPP):传统助洗剂,螯合金属离子并分散污垢,但因富营养化问题,逐渐被无磷螯合剂(如柠檬酸钠)替代。
七、其他辅助成分
1、消泡剂
如有机硅乳液、聚醚,抑制清洗过程中过多泡沫(如高压喷淋清洗时),避免影响操作。
2、增稠剂
如羧甲基纤维素(CMC)、黄原胶,增加清洗剂黏度,提高在垂直表面的附着性(如管道内壁清洗)。
3、杀菌剂
如异噻唑啉酮、季铵盐,用于需要无菌环境的设备清洗(如食品、医药行业),防止微生物滋生。

相关文章